近日眾多媒體記者被邀請參加由Stratasys公司舉辦的一次媒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該公司CEO David Reis和該公司在各行各業的一些重要客戶的代表,當著全球媒體的面,展示和討論了3D打印技術應用的現狀和未來。 對于專注于3D打印領域的記者而言,能夠和行業最有影響力的決策者之一,Stratasy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David Reis坐在一起,尤其是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惠普剛剛宣布進軍3D打印行業,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順便說一句,David Reis之前在擔任Scitex公司CEO的時候就曾經成功地與惠普進行了直接競爭(Scitex后來被惠普收購,成為今天的HP Scitex Industrial Presses)。 “我認為他們(指惠普)會體會到這里并不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技術。”David Reis說。“到目前為止,他們只提出了一項技術,所以目前尚不清楚我們將要與之競爭的究竟是什么。但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準備好了。我們在過去也是這么做的(指在Scitex公司時期),而且讓惠普面臨困境,他們最終不得不購買了我的公司。”他似乎對與惠普競爭的前景胸有成竹。“在3D打印速度方面,雖然惠普聲稱他們已經提升了10倍,但是離這項技術真正上市還有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的機器速度可能已經提升了6倍甚至12倍。” Stratasys公司的業務遍布3D打印的每一個細分的領域:消費領域有Makerbot,專業領域有FDM和PolyJet技術,甚至是金屬3D打印領域——通過最近收購的Harvest Technologies和固體概念。 所以,第一個問題是......作為一名業內專業人士,他認為3D打印的哪個領域最有發展潛力? “MakerBot的家用3D打印機是我們銷量最大的機器,我們一直致力于讓它們更加易用,如今的第五代Replicator你只需開箱,插上電源就可以打印出高質量的對象。”“Reis解釋說。“人們已經在使用它們來創建小企業,提供按需3D打印的服務。” Stratasys公司并沒有透露其專業級3D打印機設備的銷售信息,但是Reis稱,他們看到了“高端制造系統的加速增長,特別是,基于POLYJET技術和Fortus FDM的系列產品”。該公司尚未正式談及他們的未來發展計劃(它可能會在即將到來的歐洲模具展上這么做,因為屆時會有該公司的大量產品展出),不過Reis也提及隨著噴墨技術的不斷改進,創造了很多新的機會。” 一些擁有噴墨技術“的公司,如理光、佳能、富士等都投入了大量資金,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隨著噴墨技術以摩爾定律般的速度迅速發展,Reis認為未來材料將成為最具決定性的因素,Stratasys公司在這一塊投入了很大資源進行研發。 “隨著3D打印材料質量的提升,一系列更為廣泛的應用都將成為可能。”他說,但是指出材料的研發速度難以準確預料。“我并不是有什么負面的看法,但是化學就像煉丹,有可能一夜之間就有突破,也有可能多年毫無進展,沒有人能知道。”Reis說Stratasys公司正越來越接近開發出帶有真正的ABS屬性的樹脂,而且,為了能夠讓PolyJet 3D打印技術進入消費級產品領域,在化學材料方面需要一個“跳躍”。 對于當下的3D打印材料,質量問題(包括顏色)要比價格問題更加突出。這個價格可以相對容易地通過Stratasys公司控制成本和降低利潤率來解決。在這個意義上而言,FDM更適宜作為一種面向消費級產品的技術,而且其最大的局限——分辨率同時又是PolyJet技術最大的優勢。 有了這兩項技術Stratasys公司足以覆蓋基于塑料材料的3D打印市場的很大一部分。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金屬3D打印技術的。 “對于金屬3D打印業務,我有一個標準答案,那就是我們已經通過收購Harvest Technologies和固體概念來提供金屬3D打印服務。但是 - Reis說 - 這并不是不可能的,我們將更多地參與到金屬業務中去。”他告訴我,他對于Arcam公司的EBM技術十分著迷,而且,如果Stratasys公司要進入金屬3D打印領域,他們就要成為市場的領導者,這意味者將收購不止一家公司。 “陶瓷,則是另外一個不同的故事。”Reis先生繼續說。“我們可以將陶瓷材料引入FDM或PolyJet工藝中,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實驗。將來一種技術組合是可能打印出高性能的陶瓷零部件的。” 所以,在Resi看來,Stratasys公司的一切似乎都在正確的軌道上,該公司仍將繼續保持目前25-30%的增長速度。就目前而言,Stratasys公司仍然是一家相當小的公司(相對于惠普而言),而分析師對于其增速低于50%有時會感到失望。“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知道,一個20-25%的增長速度是很難管理的,而35%的增速則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超過30%的增速意味著不到兩年公司的規模就會增長一倍。這意味著有數以百計的新崗位、新員工、各種基礎設施需要整合。 “如果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在二十年內我們將成為一家價值300億美元的公司。”Reis總結說。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