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發展,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自李克強總理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作出上述表述后,一股創新創業熱潮在神州大地持續涌動。
3DDS'2014第7屆全國3D大賽頒獎盛典現場
繼2014年12月8日,以“眾創、眾包、眾需”為主題的第7屆全國3D大賽圓滿落幕后,2015年3月30日,以“創意、創造、創業”為核心的第8屆全國3D大賽(3dds.3ddl.net)在北京重裝起航,多舉措奏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強音。
3月29日落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首次設立的“3D打印、數字制造與第三次工業革命”分論壇,讓變革創新和3D打印再度成為熱詞。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再生性能源技術的重大創新與融合,導致工業、產業乃至社會層面發生重大變革。
值得矚目的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當中,3D技術將成為重塑社會生產關系的核心手段之一。專家認為,3D技術之所以獲得這種地位,其原因在于借助3D技術構建的虛擬條件下,設計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產品的設計結果、內部結構、制造過程和運行原理,自主地互動參與產品設計過程、把控和監督生產過程,預先發現和修正缺陷、問題,極大地縮短了開發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3D技術現在已經嵌入到工業的整個流程,包括工業設計、工程設計、模具設計、動漫制作等等。近來風頭正勁的3D打印技術,更是這種潮流最直觀、尖端的體現。”全國3D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科技部國家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專家組組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教授說。
在楊海成看來,全國3D大賽以三維數字化、網絡信息化和虛擬仿真化的全新方式和現代手段,極大地降低了創新實踐的技術與成本門檻,激發和提升了大眾的參與興趣和創新熱情,首次使全民參與創新實踐成為可能,因而大大拓展了創新的概念、設計的內涵、實踐的形式與參與的范圍,掀起了全民創新創業熱潮。3月30日,3DDS'2015第8屆全國3D大賽正式啟動,多舉措力促創新創業。優化賽項設置,調整命題版塊。全國3D大賽將開啟優秀作品眾籌模式的探索,以引導參賽團隊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創業活動。本屆大賽賽項設置調整為開放自主命題、企業定向命題、半開放3D打印眾籌創業命題三大板塊。
充實參賽組別,推動萬眾創新。大賽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目標,設置“大學生組”、“職業組”、“青少年組”與“產業組”四個組別。突出3D+、互聯網+,引導就業、創業。大賽將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突現“3D”與“創新”特色,以“創意、創造、創業”為核心,以“學3D!用3D!我創造!我快樂!”為口號,推動“就好業!好創業!”。提升產教融合,打造服務平臺。大賽將通過全年密集多樣化的互動活動(巡講、巡展、講堂、活動等),以及廣泛的媒體與自媒體宣傳,以吸引更多跨專業、跨領域的愛好者與企業積極參與,推動“學3D!用3D!我創造!我快樂!”,進一步提升產教融合力度,打造開放服務平臺。
不過,盡管3D技術的熱潮正在全球不斷升溫,當下卻面臨人才緊缺的尷尬。著名增材制造專家黃衛東表示:“3D打印爆發式發展的最大問題是人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發展制高點。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中國潛在的制高點,智能制造則是當前主攻方向。”3D技術是支撐智能制造的基礎性戰略性工具技術。權威機構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對3D應用人才需求非常龐大,缺口約為800萬人。
人才缺口如何彌補?剛出臺的《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增材制造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開展高校教師的增材制造知識培訓,鼓勵院校與企業聯合辦學或建立增材制造人才培訓基地。在此背景下,由全國3D大賽聯合3D動力主辦的聚焦3D打印與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3D動力特訓營,以其“銀領”職業培訓新模式或為3D應用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據悉,全國3D大賽之“3D名家大講堂”也將于4月中旬正式開講,為3D行業學習者搭建學習交流、互動交友的全新平臺,孕育3D人才脫穎而出。
楊海成表示,未來的3D大賽將對我國的工業現代化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立以數字化設計制造為核心的新型工業體系提供技術和人才的儲備和支撐,也會為我們國家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越來越大的技術與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