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技創新迎來政策紅利。日前,我市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新十條”政策(試行)》,明確指出要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實施一批科技重大攻關項目,扶持一批科技創新平臺,轉化一批科技成果項目,著力優化創新環境和布局,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科技創新“新十條”,將對全市科技型企業、項目和平臺帶來哪些優惠?新政落地,將如何推動我市科技創新“補短板、樹標桿”?記者就此采訪了市科技局相關處室負責人。
企業
培育科技企業 加快資本融資
政策摘錄:
1、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
對新認定的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于次年對上年度獲得銀行貸款,按不超過基準利率的50%貼息資助,每家企業可享受貼息的最高貸款額為500萬元。
對新評定的省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10萬元。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20萬元。
2、加大科技型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扶持力度。
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掛牌的,在享受現有扶持政策基礎上,再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10萬元、30萬元。
在國內上市的,在享受現有扶持政策基礎上,再給予總額100萬元補助,其中完成股改后補助15萬元、通過輔導驗收后補助35萬元、上市后補助50萬元。
對于境外上市、借殼上市后企業注冊地遷回溫州的,在享受現有扶持政策基礎上,再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
部門解讀:
這里主要是針對經認定的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省高成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政策扶持,加快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梯隊培育。銀行貼息貸款,這是創新做法,給予科技型企業實實在在的資金扶持。
另外,政策指出要加大科技型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扶持力度。主要是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實現股改、新三板掛牌、上市等,給予政策扶持,鼓勵科技型企業加快資本融資。
平臺
加大研發創新 激勵科研人員
政策摘錄:
1、加大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力度。
鼓勵企業設立企業研發機構,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研究院、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40萬元、20萬元。
對新認定的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按省財政補助資金額,給予同比例配套。
2、加大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力度。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00萬元、250萬元。
對在孵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每認定一家企業,分別給予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萬元的獎勵。
3、加大科技創新平臺扶持力度。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分別給予補助800萬元、300萬元。
對承擔溫州市域范圍內企業委托研發項目的在溫高校、科研院所,按照企業實際支付高校、科研院所資金的10%用于獎勵課題承擔機構和重要貢獻人員。
部門解讀:
以 上政策是針對企業 研發平臺建設的扶持,包括研發機構、企業孵化器和創新平臺。鼓勵科技型企業設立和健全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培養研發團隊,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 術。同時,引導和鼓勵各類資本投入科技孵化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現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的孵化服務能力。
對于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分別給予補助800萬元、300萬元。這一點,扶持的力度是空前的,補助款金額大。這里還提到要獎勵課題承擔機構和重要貢獻人員,這也符合國家對科技人才的激勵政策。
項目
支持科技攻關 項目分類補助
政策摘錄:
加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支持力度。
實施市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加快突破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等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加快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等新技術在特色優勢產業的應用攻關。
根 據申報項目的組織 方式、技術難度、研發成本、績效目標等因素分檔次確定財政補助,一類項目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二類項目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三類項目補助最高 不超過100萬元。對企業承擔的轉化應用類項目,財政補助比例不高于項目總經費的25%。具體實施細則另行制定。
部門解讀:
該政策主要是針對市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加快突破高新技術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和新技術在特色優勢產業的應用攻關。
從 政策中可以看到, 項目分類進行補助,補助金額為100-500萬元不等。但文中提到,對企業承擔的轉化應用類項目,財政補助比例不高于項目總經費的25%。也就是說,企業 拿到100萬的補助,相應須在科研方面投入400萬元。這個規定,保證了資金真正用于科研企業方面,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招商
加大對外招商 新辦企業有獎
政策摘錄:
加大科技招商力度。
對于市外引進(遷入)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市內高新技術企業同等待遇,優先安排用地,從遷入年度起連續三年按企業每年對市、區財政貢獻部分全額獎勵企業。
市內外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興辦高新技術企業的,從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年度起連續三年按企業每年對市、區財政貢獻部分全額獎勵企業。
部門解讀:
作為科技招商政策,有一定的含金量。主要是針對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給予政策扶持,實現招才引智,優化產業結構。
這里提到的“連續三年”,從一些方面來說,推動了企業長期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積極性。
成果與獎勵
補助成果轉化 加大獎勵力度
政策摘錄:
1、加大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力度。
對新獲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浙江省專利金獎、浙江省外觀設計金獎的專利權人,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40萬元、30萬元、20萬元。
對新設立的國家級、省級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行業快速維權中心),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0萬元、30萬元。
2、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支持科技服務業做大產業規模、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對企業通過技術市場交易或競價拍賣并實現產業化的項目,市、區經審核按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10-20%的比例給予成果產業化經費的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具體實施細則另行制定。
3、加大科學技術獎勵支持力度。
對以第一項目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國家技術發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的,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的獎勵,對以第一項目完成單位獲得省自然科學、省技術發明、省科學技術進步一、二、三等獎的,分別給予8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
部門解讀:
以上幾條政策對獲得各級專利金獎和獲批知識產權維權中心(行業快速維權中心)的進行政策獎勵扶持、對獲得國家、省科技進步獎的給予政策扶持,同時支持科技服務業做大做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對通過技術市場交易或競價拍賣并實現產業化的項目給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