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高度重視核心技術能力的當下,我們的鄰國印度也不甘人后。該國電信管理部門不久前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自強”建議,希望扶持本土電信制造業發展,4年后實現印度電信設備“凈進口”額為零。對于一個當下電信設備貿易逆差達18倍的大國,這可以說是相當有難度。加之在全球爭先的當下,該國始終在發展5G方面不急不躁,可以看出印度這個東方大國對電信產業發展正嶄露雄心。
四年內實現電信設備“凈進口”為零
印度電信管理局(TRAI)近日建議,設立一項金額達100億盧比(約合9.8億元人民幣)的基金,用于推動電信行業的研發和創新,以期實現到2022年電信設備“凈進口”額為零的目標。 印度電信管理局稱,此舉意在幫助印度電信設備產業實現轉型,從依賴進口轉型為全球電信制造業的中心。
根據印度電信管理局的說法,目前印度的電信設備產業進口量要遠遠高于出口量。數據顯示,2017~2018年間,印度電信設備出口額為12.017億美元,而進口額則高達218.4792億美元。短短四年內要把巨大的貿易逆差扭轉為貿易平衡,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為此,印度電信管理局提出了一系列建議。該機構建議,印度電信設備制造委員會(TEMC)應明確并推薦要優先發展的具體領域,并由印度電信部(DoT)統籌印度本土電信制造業的發展。“電信部應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推動電信設備的設計、研發和生產等。”同時,設立金額達100億盧比的電信研發基金,用于本土電信制造業的研發、生產和測試,此后應進一步考慮增設電信企業推廣基金和電信制造推廣基金。此外,所有的電信產品都應明確標注生產地,如“純進口產品”或是“本土產品”等。針對本土產品,印度電信管理局建議還應進一步細分,分為“印度制造產品”“印度研發產品”“印度研發、制造產品”等。印度電信管理局還建議,大學和技術機構也應參與其中,尤其是在現有的電信產品研發集群中,學術機構應提供電信技術和系統研發方面的專業知識,并應設立電信技術和系統研發實驗室。該機構同時呼吁,簡化相關新技術試驗和測試方面的程序。此外,鑒于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建議在大學等學術機構設立專利情報室,以便幫助各方更深入了解專利申請的政策和程序。
緩推5G坐享規模效益
而在電信業另一大熱點——5G方面,印度也有更為明確的規劃,即采取相對緩慢的策略推進5G發展。
據一位印度電信業官員稱,印度計劃在2022年推出5G服務,一些早期的項目預計將在2020年啟動。與鄰國相比,印度在發展5G方面顯然有些不急不躁。據此前的計劃,韓國明年3月前將推出5G服務。我國和日本也都會在未來兩年中推出5G服務。
印度總理莫迪此前啟動了《數字印度》和智慧城市計劃,有專家稱,5G將在上述計劃中發揮重要作用。印度電信部長Aruna Sundararajan也認可這一點:“如果我們想要智慧城市,很明顯我們需要智慧的基礎設施。”但Sundararajan此前也曾表示:“5G不是靠供應推動,而是靠需求推動,產業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印度不急于發展5G的做法,分析師Christopher Lane表示贊同:“印度需要中國等國家先推出5G,有了規模效應后拉低5G終端的價格,2022年或更晚對于印度來說很合適。”
事實上,印度之所以并不急于發展5G,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該國的4G網絡尚未物盡其用。全球首例4G業務于2009年推出,印度是在之后3年才有了自己的4G業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在充分利用4G方面做得似乎遠遠不夠。根據OpenSignal今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印度在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中4G速率最低,印度的4G平均速率僅有6Mbps。如此看來,印度在深耕4G方面確實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提升國家整體數字化能力
事實上,今年以來,印度開始明顯在信息通信領域發力,希望改善其信息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
今年年初,印度政府將2018~2019財年用于“數字印度”計劃的預算增加了一倍,提高到307.3億盧比(約合30.2億元人民幣)。印度財政部長Arun Jaitley建議加快實施“數字印度”計劃,提出了多項舉措,其中包括利用區塊鏈技術鼓勵數字支付的發展并抑制加密數字貨幣,為鄉村提供易于使用的互聯網接入,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大力推動無現金經濟。印度科技部將成立工作組,聚焦網絡物理系統,支持創建“卓越中心”,資金將用于扶持機器人、人工智能、數字化制造、大數據分析、量子通信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發、培訓和技能提升。
針對光網,印度計劃到2022年將骨干網光纖增加至250萬千米,比目前的150萬千米大幅增加。
目前看來,盡管印度的通信業整體發展仍然較很多國家和地區明顯落后,但該國正在奮起直追,未來成效如何,仍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