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在2013年初共建。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它聚焦激光領域的科技創新,采用企業化運營新模式,僅5年時間,就累計孵化集聚49家激光相關高科技企業,總市值25億元,其中,孵化的中科煜宸、牧鐳激光還入選了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近日,研究院獲得2018年度南京市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估一等獎,獲得500萬元獎補資金。
說起激光裝備和工藝技術,肖猛滔滔不絕:“中心重點開展各類高端激光加工裝備及激光加工工藝的研究。目前汽車、航空航天、冶金、石化、微電子等領域都已經離不開‘光加工’了。”說著肖猛領記者來到該中心另一片工作區域,這里是中心利用工藝技術,對石油開采企業鉆井設備上的軸類磨損進行修復,“相比設備更換新軸,激光技術加工后的軸類,既避免了間隙出現的可能性,也避免了設備因間隙增大而造成相對運動的磨損,大大節約企業的運營成本。”肖猛說。
位于大樓5層的先進全固態激光技術研發中心里也是一片忙碌。光學潔凈室內光點閃閃,工程師李冬冬正在對外形像一個臺式電腦主機的工業級紫外激光器進行調試。“這個激光器已經是成熟的商品了,能夠廣泛應用于太陽能硅片刻槽切割和激光打標等領域,并且這一產品,已被團隊成功孵化了南京羅默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李冬冬介紹,羅默激光成立于2017年12月底,才一年,銷售額就達200多萬元。工業級紫外激光器在使用中因為強度很大,所以普遍使用壽命不長。接下來,李冬冬和團隊要做的就是改進技術工藝,將器件的使用壽命延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李冬冬2017年碩士畢業時,本來已經簽訂了去汽車企業的意向書,后來機緣巧合接觸到激光院,最終選擇來到這里,短短一年多已經成長為院里的優秀員工。“我選擇這里,是因為這里有年輕人干事的氛圍,還有好的激勵制度。比如,我們研發人員帶著技術成立公司,新創公司的股權結構上,團隊在公司所占股份原則上不低于30%,研究院不高于30%,所以團隊在公司享有更大權益。有了這樣的好機制,你看,大家都是干勁滿滿。”李冬冬說。
各個研發中心和事務部的工程師們忙著,院里的負責人也是忙得停不下來,院長在外出差洽談合作,副院長鄭新友當天上午見完記者,也立馬要趕去出差。“工作安排得滿,是因為大家樂于忙碌,對未來充滿期待。”鄭新友說,自己親身參與激光院的建設,看著激光院從無到有,看著從科研技術到產品,產品到商品,并孵化企業形成產業化,拿下數百萬元的訂單,這是一個非常激動的過程。接下來,激光院將會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企業創新,孵化衍生企業,打造南京的激光產業集群。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