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作為20世紀四大科技發明之一,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各國技術和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其中,光學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對于人類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由此產生了一門交叉學科——激光醫學。
首創血管靶向光動力療法&復美達
激光治療技術分為強激光治療、光動力療法和弱激光治療三大部分,強激光治療的微創手術技術成熟,對于皮膚、牙科、眼部的微創治療已經被廣泛運用。光動力療法則是利用“光敏劑+激光”的方法產生靶點效應,從而進行熒光診斷和靶向治療。這種治療腫瘤的方法對于早期的腫瘤和癌前病變可以達到根治,對于中晚期腫瘤可以有效控制、改善癥狀、延長生命。
顧瑛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創了血管靶向光動力療法。她發明的新型光動力療法用于鮮紅斑痣的治療, 利用激光光敏技術對鮮紅斑痣真皮淺層病變的毛細血管網進行精確的選擇性治療, 徹底解決了多年未能解決的鮮紅斑痣無瘢痕治療的難題,在對病變的選擇性、作用部位的精確性、對正常組織的保護性以及治療效果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 比國際治療金標準的治療有效率提高了20-30%,為我國數百萬鮮紅斑痣病人帶來了福音。
在此基礎上,她還領銜研發了我國首個化學1.1類光動力治療新藥——海姆波芬(又名:復美達),居國際領先水平。同時,我國第一臺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準的全固態激光血管靶向光動力治療儀 (入選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皮膚光學CT診斷儀和可視化光動力治療腫瘤的電子內窺鏡系統相繼問世。
堅守“做事先做人”的準則
“做事先做人”是顧瑛院士多年來堅守的準則。她在激光醫學領域不斷創新。
她將人生比作一條拋物線,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人生成就,我們無法改變人生拋物線橫坐標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縱坐標的高度。醫生對病人的關愛是全方位的,技術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好的醫生是有大愛的人,具有服務獻身的精神和矢志追求醫學的理想,不能為錢所左右,因為金錢會讓人失去很多東西。一個醫生具備了專業的執著性,就不會失去底線。醫生最重要的職業特質,就是病人的信任,就是讓病人覺得把命交給你,他會放心,他知道你會很珍惜、會很用心、會竭盡全力!
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近年來,顧瑛院士主持制定了我國首部激光醫學專業的操作規范和診療指南;針對未來戰爭中激光武器所致的戰創傷,開展了相關的防護與治療系列研究;采用“無創光療”技術疾病進行“早期、早診、早治、早防”研究,研發出的可穿戴光療設備在常見病、多發病、慢病等臨床300多種疾病中進行診療應用,使“無創光療”成為患者手邊的醫療。主持研發的國際首臺全固態激光光動力治療設備已獲CFDA批準上市,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套激光醫學專業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弱激光治療提倡無創無痛,通過研發可穿戴式保健治療設備,讓激光醫學成為每個人都能受益的健康技術。
顧瑛院士相信,激光醫學的快速發展必將成為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療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在激光醫學研究的數十年間,她不畏困難,始終“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她為確定藥物劑量在自己身上實驗,“堅決不讓病人受損失”,醫者仁心、令人動容。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