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之后是夏天,中國有14億人,他們的衣食住行,就是企業家的經濟。”疫情期間,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每日一篇“戰疫日記”向外傳遞武漢抗擊疫情的聲音。近日,他在一篇文章的結尾這樣寫道。
處于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距上海、重慶均有1000?1200公里水道航程,是長江經濟帶的“腰眼”,被稱為“中部崛起”的領頭羊。
2019年前三季度,武漢以11528.4億元的GDP總量提前躋身“萬億俱樂部”名單,城市實力提升的背后,是產業的支撐。
武漢市東南部的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別稱“中國 ? 光谷”,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匯聚了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多個產業。
光谷也是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這些產業在春節期間基本沒有安排生產的慣例,生產線處于停工狀態。
春節期間,即使處在疫區,光谷的一些產業園區,依舊燈火通明、機器轟鳴。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存儲芯片、顯示面板等均實現了“封城不封產”。
這也緣于一些產品的特殊性。2月24日,一位面板行業工程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芯片和面板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在很小的空間內堆積了大量的電路,電路是一層層的立體設計,這就需要制造過程中每一層都可以精準地對到上一層。如果把產線停下來,會導致機臺精度、壽命受損,生產到一半的產品成為廢品。”
但并不意味著光谷這里平靜,一場與疫情的抗爭在悄然展開。
隨著疫情防控升級,放假員工無法趕回輪換,在崗員工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極大壓力,頻頻向外發出“減產休息”的呼聲。
中小企業主最為焦慮,每日承受著項目延期、客源流失以及資金短缺的壓力,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企業每天昂首期盼著一紙復工通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2月2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省內各類企業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時前復工”。
“對于光谷大部分企業來說,一季度產能會受到影響,全年銷售預計將低于去年同期,政府部門也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政策,幫助企業來緩解壓力。”2月23日,葉青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開工難,不開工也難。疫情下,不論光谷的企業哪種選擇,都難。
不能暫停的生產
“由于行業特殊,員工需要在恒溫恒濕的無塵車間維護設備正常運轉,所以相當于是所有員工在同一個密閉的中央空調系統里。”2月16日,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位于武漢工廠(下簡稱“武漢華星”)的工程師吳軼(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武漢是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柔性顯示和新一代大尺寸高端顯示面板基地,京東方A(000725.SZ)、華星光電、深天馬A(000050.SZ)3家企業在此布局了5條生產線,其中,華星光電、深天馬A均選址在光谷。
即使工廠坐落于疫情起源地武漢,廠區近3000人中已經出現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依然不能放慢生產的腳步,生產線在春節期間一直接近滿產狀態。
吳軼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由于員工只有平日一半在崗,工作強度接近平時的兩倍,工作日平均工作時長10-12小時。高強度工作帶來的疲累是一方面,他最大的擔憂,還是來自于病毒感染的風險。
武漢華星光電員工王欣(化名),提供給時代周報記者的一份內部通報文件顯示,截至2月15日20點,武漢華星累計發現發熱、咳嗽等異常情況共263人,其中經醫院診斷排除218人,廠區宿舍自行隔離45人,其中密切或間接接觸發熱人員隔離25人,1例確診病例。
2月20日,TCL華星相關負責人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確診病例系該員工休假外出期間感染,第2天發現當日就醫隔離,曾與其接觸的20人也即時隔離觀察。”
2月21日,該負責人表示,該確診病例已從方艙醫院出院。
針對密閉廠房存在的病毒傳播風險,TCL華星在書面回復中表示,潔凈室內風機過濾單元隔離效率大于99.97%,進出入潔凈室管理程序嚴格,需兩次洗手后戴手套、多次風淋,潔凈室避免了飛沫傳播,無法揉眼,無法吃東西,可避免病毒傳播。
但員工仍然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大家也不是不能理解公司,也不是在抵制工作,只是希望特殊時期多一些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吳軼表示,希望公司適當調整產能。
對此,TCL華星在書面回復中表示,每日全員推送華星疫情防控通報,讓員工實時了解公司防控現狀,此外公司還開展了系列EAP疫情專項心理防護。
另一家光谷的面板企業也表示,疫情沒有過多影響產能。2月4日,在一場電話會議中,武漢天馬G4.5生產基地負責人杜勁學稱,武漢天馬生產基地離疫情初發區華南海鮮市場較遠,春節期間武漢天馬產線保持連續生產運營,基本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難以復工的企業
面板,只是光谷眾多產業布局中的一塊拼圖。
光谷作為激光產業重地,還集聚了國內超過200家激光企業。不同于面板企業,激光企業春節期間沒有安排生產的慣例,基本處于停工狀態。
其中,總部坐落于光谷高新大道邊的銳科激光(300747.SZ),是全球第二大光纖激光器生產企業。
2月19日,銳科激光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他們上海、無錫等地的公司都已復工,武漢總部也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在等候復工的通知。隨后,他匆匆結束了談話,未透露更多關于復工復產的細節。
不久前,以激光為主業的華工科技(000988.SZ)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共吸引約200家機構參會。
電話會議中,華工科技主要核心子公司華工激光副總經理、精密事業群總經理王建剛介紹道:“從目前客戶發貨需求來看,疫情對激光在智能裝備交付方面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公司在年前對疫情有一些預判,啟動供應商的聯動,對客戶需求提前做了備貨。”
他表示,從激光的大功率業務來看,公司在手智能制造訂單約4億,目前發貨情況,整個基地開始做生產車間消毒工作,準備生產交付,公司大型的加工車間已經開始在陸續恢復,在訂單交付上無太大問題。
龍頭企業對疫情保持著謹慎和樂觀的態度,中小企業老板卻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2月20日,一位仍在湖北咸寧老家的通信企業老板陳揚(化名)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在光谷經營著一家30多人的小型廠房,主要做100G光模塊中一種配件,是烽火通信(600498.SH)、華為等企業的供應商。
“年前很多訂單沒做完排到了年后,客戶隔兩天問一次什么時候上班,什么時候交貨,可我連家門都出不去,更別提復工復產了。”陳揚說,目前人在家中坐,錢從賬上走,月均虧損20多萬元。
更讓他擔憂的是客戶的流失。
“無法開工導致客戶轉頭選擇國內其他地區的公司做訂單,哪怕疫情過去,這些客戶也難以再找回來了。”陳揚為此憂心忡忡。
在疫情襲擾的艱難時刻,許多中小企業主也如陳揚一樣,承受著項目延期、客源流失以及資金短缺等諸多壓力。
2月19日,武漢一家激光企業的內部員工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公司基本上處于停工狀態,只有個別業務在春節期間短暫開工。
“我們有個業務叫激光全息防偽,涉及到醫務工作者穿的防護服,所以春節期間有20人左右處于生產狀態。”他說道。
該員工也擔憂,由于開工時間不明朗,即使業內口碑不錯,但對在手訂單的影響依然較大,客戶可能轉而扶持其他的供應商。
光谷等待疫消霾散
碼頭繁盛,鋼花飛濺;車流奔跑,芯屏端網。
1988年創建成立的光谷,無疑是武漢制造業中頗為亮眼的一筆。
44年前,我國第一根光纖在這里誕生。2001年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落戶武漢,光谷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如今,欲比肩美國“硅谷”的中國光谷,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5個千億級產業以及集成電路與半導體顯示、數字經濟2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5+2”產業集群格局。
2019年,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與現代服務業五大支柱產業板塊,已將光谷企業總收入送上了萬億元臺階。
2020年初,這些企業中的大多數被按下了暫緩或暫停鍵,少部分一直在開工的企業,被原材料供應、員工安全、物流狀況等諸多因素所困擾。
以存儲芯片領域為例,以長江存儲、武漢新芯兩家為代表的晶圓廠,是我國重要的晶圓廠,除了每年的歲修外,一般全年不停工。
2月21日,長江存儲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長江存儲生產經營正常進行,駐守在廠區的長存及廠商員工無感染病例。
此外,該負責人表示,原材料供應和物流方面,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協調中,以保障生產線運轉正常,產能短期內會受到影響,但不方便透露具體數額。
同日,武漢新芯方面也回復記者,物流方面公司向政府申請了相應的批準,保證物流暢通,原材料有一定庫存,公司春節期間正常運轉,受疫情影響,第一季度的產能會下調。
2月22日,武漢市政府發布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二十一條措施,在稅費減免、金融支持、企業用工、既有政策執行等方面全力為企業營造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近日,財通證券分析師趙成,通過觀察2014-2018年140家有完整4個季度收入和凈利潤數據的電子行業A股上市公司發現,一季度的收入和凈利潤占比都是全年最低,平均占比為20%以下,三季度和四季度占比在 55%-60%之間。
“企業能夠通過存貨、后續的加班趕工等部分對沖此次疫情的損失,總體對業績影響會在5%左右。”趙成撰寫報告認為。
春天已至,對于光谷的待工企業而言,仍然充滿了挑戰,需要做好隨時復工的準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