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規模高達35萬億的“新基建”成為市場和投資方的新熱點,這一國家戰略性舉措旨在“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彰顯著我國以高質量數字化創新發展促進當前以及未來經濟增長的決心,賦予中國各行業創新發展的機遇紅利。那作為制造業上游的激光裝備行業如何應對和融入“新基建”的大浪潮呢?邦德激光相關負責人對激光裝備行業未來的發展發表了觀點。
激光裝備行業如何應對“新基建”下工業智能化的發展
中國經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需要新基建。從需求側,新基建有助于穩增長和穩就業,服務于消費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供給側,新基建為中國創新發展,特別是搶占全球科技創新至高點創造基礎條件。“新基建”包含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5G基站建設等領域,其所涉及的層面與維度,均與激光裝備行業有著滲透式的關聯,激光行業未來環境機遇巨大。
邦德激光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基建的落地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創新驅動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激光切割作為工業制造業的上游,激光產業勢必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激光行業如何革新發展,以高創新、高穩定、高品質契合“新基建”大環境下工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新態勢,是當前亟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新基建”加速激光裝備行業創新變革
我國工業從長遠來看,信息化的基礎還很薄弱,還沒有完成數字化,更談不上高度智能化,而且設備之間很多的標準還不相互統一,“新基建”的落地,使得工業互聯網大有可為。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礎設施和能力。智能制造主要需要兩方面的基礎:一是工業制造基礎,包括先進的工藝、材料、技術和制造能力;二是網絡化和數字化基礎,它是將設備、產品、客戶、業務流程、員工、訂單和信息系統連接而成的網絡,通過網絡采集數據并進行分析,相關的結果用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基于上述兩個方面的基礎需求,邦德激光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是如何實現“智慧加工”,這其中包含兩個方向:一是技術方面的不斷創新和變革,包含自動化、技術、制造工藝;二是“智能工廠”,即“智能生產線”,如何利用信息化和數字化,打造通用的激光行業解決方案和解放更多勞動力的生產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高功率切割和焊接依然是激光裝備的第一大應用領域,且高功率國產器件化依然具備廣闊空間。邦德激光未來發展方向在于超高功率和應用新場景的突破,目前邦德激光在“超高功率”取得卓越成就:2019年,邦德激光全球首發250000w和30000w超高功率光纖激光切割設備,可應用于“新基建”下的高鐵等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建設、物聯網基站建設等各場景。針對“智能生產線”,邦德激光通過自動化加工裝置、BodorCloud等功能,已實現 “智能生產線”的第一步發展,未來將以更成熟、更智能化功能,完備“智能生產線”解決方案。
未來已來:三大方向融合發展
近年來,激光切割市場高速增長,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建設、物聯網基站等的建設,將持續拉高激光切割市場的走勢。邦德激光負責人表示:激光切割作為工業制造業的上游產業鏈,基于“新基建”大方針,未來發展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技術革新。“速度創新”是邦德激光堅持的核心價值觀。中國工業制造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勢必帶動各行業的整合創新與發展。2020年,邦德激光將以“新基建”為導向,“縱向”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鈑金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鈑金切割智能制造作為激光產業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針對制約鈑金切割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橫向從自動化加工、超高功率等維度進行拔高與創新,打造全球創新化、差異化的激光智能解決方案以適應“新基建”的多場景應用需求。
2、市場導向。洞察客戶的需求,明晰客戶的利益方向,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邦德激光以客戶為需求中心,從加工質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入手,為客戶提供最匹配的智能化生產解決方案。
3、全球化。Bodor在海外市場中,在國內激光行業內連續數年蟬聯出口額、出口量第一,取得絕對性的海外市場份額。未來,Bodor將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綜合提升中國智造業的開放發展水平,打造全球化激光智能解決方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