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的力量有多強?
作為先進制造領域的關鍵工具,激光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是先進制造的關鍵智能技術。從航空、航天、船舶、核電等現代工業的金屬構件到辦公室的激光打印機和商場的條碼掃描器,激光技術廣泛應用于醫學、軍事、信息、商業等多個領域,助力人工智能時代“制造”向“智造”的更新換代。
1985年,濟南鑄鍛所研制出國內第一臺激光切割機,如今,已形成了數百家激光裝備企業的市場規模,正以“勢如破竹”之勢快速發展,打造比肩深圳、武漢的“中國激光第三極”。
一
濟南是北方最大,也是國內重要的激光裝備產業基地,激光設備出口量、出口額近年來一直位列全國第一,帶有“濟南”標簽的激光設備揚帆出海,遠銷多個國家。聚鏈成群,濟南激光的發展層層推進、步步向新,近幾年更是勢頭強勁。
自2022年開始,濟南連續三年召開世界激光產業大會,以展會論壇形式,吸引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人才流向濟南匯聚;
2023年,“齊魯光谷”揭牌成立,兩年時間,已形成涵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高端激光器、下游激光裝備制造的全鏈條產業集群;
2024年,濟南市成立“齊魯光谷”產業孵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產業展示服務中心等4個機構,并組建濟南激光裝備出口聯盟,為激光企業“走出去”抱團發展提供定向服務;
今年,曾經在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亮劍”的濟南企業——邦德激光,其產品邦德激光切割機實現連續6年全球銷量第一。
二
激光產業的發展轉型,是濟南從“制造”邁向“智造”的深層變革,也是進一步推進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行動落實。
推進激光產業“智造”,濟南有“家底”。“智造”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濟南激光產業發展科創資源豐富,人才優勢明顯,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與紅外系統集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齊魯光物理研究院、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等一批激光領域科研院所落地濟南,為濟南發展激光產業提供了科創與人才支撐。
謀劃激光產業布局,濟南格外用心。激光裝備產業鏈環節很長,從上游元器件和材料開始,到中游激光設備,再到下游激光加工服務,環環相扣。為此,濟南市加快推進激光產業集聚區建設,在歷城區、高新區、商河區等多地打造齊魯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園、邦德激光全球總部基地、新天激光醫療科技產研基地項目、幸福連城·國際激光谷等激光產業園區,統籌推進產業布局招商,逐漸形成完備的激光裝備產業鏈條。
如今,在上游,以華光光電等企業為代表的激光外延材料、芯片及元器件技術位居行業前列;中游,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晶眾光電、鉑銳激光、微感光電等企業均已開展激光器產品研發與生產;下游,擁有邦德激光、森峰科技、金威刻等激光裝備骨干企業,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激光熔覆等產品技術水平居國內第一梯隊。
打造激光產業高地,濟南持續發力。產業發展的加速離不開優質的營商環境,為助推激光產業發展,濟南在謀劃上用心,更在行動中用力。市級層面先后出臺《濟南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標志性產業鏈群實施方案》《濟南市激光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舉措,聚焦激光產業高質量發展,謀劃實施基礎材料補鏈、激光器件建鏈、激光裝備固鏈、應用示范融合和支撐體系強化“五大工程”,推動激光產業高質、集群發展。
不少區縣也積極行動,以歷城區為例,為加快建設齊魯光谷,歷城區出臺《濟南臨港經濟開發區加快推進激光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企業規模化、鏈條化、高端化、集聚化、能級化和品牌化發展的具體措施。同時在商事登記、建筑許可、政務服務方面出臺《歷城區支持臨港經濟開發區“齊魯光谷”產業發展二十條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更多優質激光企業落戶歷城提供支持。
如今,中國激光產業版圖正在呈現出南有深圳、中有武漢、北有濟南的“三足鼎立”之勢。人才、政策支持,產業集聚賦能,濟南激光產業在多方“護航”下加速發展,實現了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越。
展望未來,濟南激光產業將繼續逐高攀強,滿格發力,推動激光產業向更高端、更前沿的方向邁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