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飛濺中,一束激光僅用26秒便切開了220毫米厚的鋼板,這束光的背后,是一個正在改寫江蘇制造業版圖的戰略新興產業。
在宿遷激光產業園的嘉泰激光車間里,技術員輕觸控制屏,一束無形的光精準劃過金屬表面。幾秒鐘后,一塊精密零件應聲而落。車間另一側,工人們正將剛下線的10萬瓦激光切割設備裝車發運——這是打破國際壟斷的“大國重器”,能將船舶鋼板的切割厚度提升至200毫米以上,速度提高30%。
同一時刻,350公里外的南京經開區,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激光技術研究所內,工程師們正在調試一臺移動式3D金屬打印設備。不久后,它將奔赴數千公里外的水電站,現場修復巨型水輪機葉片。
這些場景正在江蘇13個設區市同步上演。從八年前宿遷引入第一家激光企業起步,如今江蘇已崛起為全國激光產業高地:宿遷打造“華東光谷”,南京構建產學研轉化平臺,蘇州、鎮江培育核心部件龍頭企業...一束光正照亮江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之路。
宿遷速度:從“一張白紙”到“華東光谷”
2016年的宿遷,激光產業還是一片空白。當地政府敏銳抓住產業變革機遇,將目光投向這一技術密集型領域。短短八年,這里上演了從零到百億的產業奇跡。
走進如今的宿遷激光產業園,90余家激光企業在此集聚。2024年數據顯示,該產業集群近三年產值始終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位增長,成為江蘇省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之一。
宿遷的崛起密碼在于全鏈條布局:
-上游:電子材料與光學元器件企業
-中游:激光器與成套加工裝備制造商
-下游:金屬加工、3D打印等規模應用企業
“不用出激光產業園就能買到所有零部件,整機設備實現內循環。”從蘇州遷來的宿遷力鑫智能裝備總經理鞠燦松感慨道。這種產業生態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將總部遷至宿遷,力鑫智能的年增長率也穩定在20%。
政策支持同樣關鍵。2023年10月,宿遷出臺《關于支持激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對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500萬元支持。同時,宿城中等專業學校開設激光加工技術專業,為產業定制培養技術人才。
頭部軍團:技術突破的“光之先鋒”
1、嘉泰激光:全產業鏈破局者
2020年,嘉泰激光落戶宿遷時僅有40多名員工。四年間,企業規模擴大近9倍,員工達350人,產值從1.6億元躍升至6.6億元,成為國內首家全產業鏈激光設備制造企業。
2024年2月,嘉泰激光攜手凱普林、柏楚電子成功投產 10萬瓦激光切割設備,一舉打破國外壟斷。“難點在于激光器穩定性、切割頭承受功率能力和機床結構創新,”工程師沈萬杰坦言研發耗時近一年。
這臺“工業重器”將工程機械、船舶制造領域的板材切割厚度提升至200毫米以上,單件切割速度提升30%。2025年一季度,嘉泰在手訂單突破4000萬元,同比增長10%,全年預計增長15%-20%。
2、江蘇華工激光:快消品領域的“馭光專家”
2017年,一支6人創客團隊在宿遷創立江蘇華工激光。如今已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其研發的“一箱兩碼高速智能化激光賦碼生產線”實現每分鐘160米賦碼速度,解決了奶粉易撕蓋曲面高速打標的世界性難題。在板式家具領域,華工激光攻克光束整形技術,研發的激光封邊裝備價格僅為進口設備的五分之一。
3、金海創科技:振鏡領域全球領跑者
在鎮江經開區,金海創科技正在打造年產40萬套高端光學核心部件生產基地。其振鏡產品占據國內中高端市場60%以上份額,海外出口量全球同行業第一,產品暢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3年,企業建成全球首條激光雷達振鏡半自動化生產線,獲得車規級認證,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核心供應鏈。
產業協同:“光谷”背后的共生密碼
江蘇激光產業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獨特的“產學研用”協同生態。
1、宿遷模式:產業鏈內循環
宿遷激光產業園已形成不出園區完成整機組裝的閉環生態。“這里聚集了激光的所有零部件生產,”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從原材料進廠到整機出廠,全部實現自制化”。
2022年,宿遷與中科院院士團隊合作成立江蘇先進光源技術研究院,組建40余人的科研團隊。
2、南京平臺:創新成果轉化器
在南京經開區,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構建了另一類成功模式。十年間,該所累計培育孵化60余家高科技企業,其中:
一、高新技術企業21家;
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
三、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多家企業獲得社會資本融資超8億元。
研究院主導研發的“雙光束雙側同步焊接技術”成功應用于國產飛機機身制造,解決了長焊縫變形控制難題。其移動式增材制造設備可赴千里之外現場修復水電站水輪機,大幅節省時間和成本。
技術突破:改寫產業規則的“光之刃”
江蘇激光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實現 “從0到1”的突破。
在宿遷,江蘇永年激光研發的 “面向航空航天大尺寸復雜結構的多激光粉末床增材制造裝備” 獲得2023年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這是國內首臺“生產型、超大掃描面積” 的增材制造設備,為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復雜結構件成形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在南京,激光研究所突破激光沖擊強化核心技術,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率激光沖擊強化裝備。該技術大幅提升金屬零部件的疲勞壽命和抗腐蝕能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等關鍵領域。
2025年初開工的宿城嘉盛激光智能裝備項目更將帶來顛覆性創新。該項目投資20億元,產品加工效率預計較國際標準提高30%,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機床兩千臺套,年產值超25億元。
未來之光:江蘇的“激光雄心”
2025年,江蘇激光產業版圖已繪就清晰的發展路線:
1、宿遷全力沖刺百億產值目標,打造全國知名的激光裝備生產基地和金屬加工裝備核心集散地。到2025年底,激光光電產業有望成為宿城區第二個百億級產業。
2、鎮江金海創科技新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激光振鏡生產基地和頂尖研發中心,進一步鞏固中國在激光核心部件領域的全球話語權。
3、全省范圍內,長三角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于2024年成立,推動三省一市協同創新。聯盟將組織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速重大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江蘇省委黨校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宗堯指出:“激光產業已成為江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標桿領域,其‘創新驅動+全鏈協同’的發展模式,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
結語:
當夜幕降臨,宿遷激光產業園的車間依然燈火通明。嘉泰激光的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新一代12萬瓦切割設備,激光穿透鋼板的火花,映照在車間玻璃上,如同夜空中的星光。
鎮江體育場內,球迷的吶喊聲浪與金屬切割的嘶鳴在江蘇大地上共振交響。從嘉泰激光打破國際壟斷的10萬瓦“光刀”,到金海創暢銷80國的精密振鏡;從宿遷產業園的內循環生態,到南京激光所的60余家孵化企業——一束光正在江蘇大地上書寫著中國高端制造的突圍之路。
這束光,照亮的不只是金屬的切縫,更是一個制造業大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決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