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長春光博會現場,一幅400平方米的吉林長春市區高清遙感圖引發關注——圖中小區綠植、街道車流、甚至窗臺上晾曬的衣物都清晰可辨。這幅由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影像,讓觀眾真切感受到會飛的“照相機”的魅力。
長春被譽為“新中國光學事業的搖籃”,擁有新中國光學領域第一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制造了我國第一爐光學玻璃、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第一臺高精度經緯儀等。目前,光電信息產業已經成長為長春乃至吉林省科研實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去年,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綜合產值超過900億元。 7月19日,“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在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光電信息產業園采訪,看長春如何追“光”逐“電”,用光電信息產業點亮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長光衛星公司內展示的“吉林一號”組星發射狀態等比模型。 長光衛星供圖 2024年9月,長光衛星發布了世界首個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這張圖累計覆蓋面積1.3億平方公里,實現了除南極洲、格陵蘭島外的全球陸地區域亞米級影像全覆蓋,使用分辨率為0.5米的影像占比超90%。據技術人員介紹,影像分辨率數值越小,代表分辨率越高,拍攝的細節也就越清晰。 這一成果的背后,是20年的耕耘。2005年,長春光機所開展衛星整星研制技術攻關。2014年12月,基于此項目,長春光機所、吉林省政府、社會資本以及技術骨干出資組建的長光衛星成立。 長光衛星展示的火箭模型。 葛孟超攝 “2015年‘吉林一號’遙感衛星‘一箭四星’發射入軌,2023年‘一箭四星’變為‘一箭41星’。目前,在軌‘吉林一號’衛星數量達到117顆,長光衛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具備年產200顆遙感衛星的生產能力?!遍L光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張曉磊說。 會飛的“照相機”能用來做什么?張曉磊介紹,公司的遙感衛星數據在農業、林業、水利、交通、金融、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長光衛星展示的遙感衛星模型。 葛孟超攝 “公司統計過一個數據,每賣出價值1元的遙感衛星數據,就能實際創造出6元錢的價值,目前公司帶動了上游近800家配套企業和下游近1500家數據應用類企業發展。”長光衛星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賈宏光說,下一步公司將持續投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建設,穩步推進超高分辨率光學遙感衛星的研制工作,預計在2027年底前實現300顆衛星在軌。 政策的春風,正為長春光電信息產業注入澎湃動力。2023年以來,《長春市光電信息產業星光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和“星光20條”政策相繼出臺,從成果轉化到人才引育,從技術創新到營商環境,全方位為企業“保駕護航”。以長春光機所為基礎,長春市培育出一大批光電領域科技型企業,其中包括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長春經開區成立于1992年,1993年4月獲批為國家級開發區,是全國最早設立的49個國家級經開區之一。作為長春光機所的所在地,長春經開區內目前擁有光電信息類企業百余戶。 長春長光辰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專注于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設計研發,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你眼前的這款芯片上有1.5億個感光點,能夠實現極高分辨率成像。將它裝在工廠工業檢測線的專用相機上,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用來進行線路板焊點檢測,篩選出可能的問題點。”長光辰芯總經理助理兼公共事務部主任張雙成說,CMOS圖像傳感器相當于更高性能的“視網膜”,能夠輔助機器在各種條件下把物體看的更清楚。 據介紹,長光辰芯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實現了在機器視覺、科學儀器、醫療成像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專業影像領域的技術突破。 圖為長光辰芯的技術人員在潔凈室工作。長光辰芯供圖 “我們公司成立于2020年,創始團隊來自長春光機所。得益于近年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企業發展走上快車道?!遍L春長光大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說。 “公司主營業務是中大口徑非球面及自由曲面高精度光學元件研發生產,主要產品包括數控磨頭機光設備、磁流變加工設備等,主要客戶群體是高校、研究所以及部分企業?!蓖跣裾f。 當地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換來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壯大。長春光電信息領域的優質企業中,有的僅成立數年,公司僅有70多人,就達到年營收6500萬元、凈利潤接近900萬元的水平,有的通過技術攻關,短短幾年就將原本國外壟斷的設備價格從1000萬美元直接“打到”了1000萬元人民幣。 2025長春光博會展會展廳內人頭攢動。關思聰攝 “下一步,長春市將重點發力半導體與高端制造、衛星技術與應用及低空經濟、光電材料與顯示、光電傳感與儀器、激光技術與應用、汽車電子等六大板塊,以國際頂級視野加快打造‘光電城’,創建全國區域性創新策源地。同時,加大對科技創新支持,吸引頂尖科研人才和團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更多成果實現融合轉化。”長春市工信局副局長盛夢澤說。 一束光,讓這座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未來無極限。在吉林科創“黑土地”上,長春正憑借深厚的產業底蘊、強大的創新能力、完善的產業生態和充足的人才儲備,在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