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國際激光與光學巨頭加速深耕中國市場,“本土化”戰略的實施更是“全線提速”。 2025年7月14日消息顯示,百超(上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正式獲批成為“跨國公司亞太區總部”,標志著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 7月14日,來自德國的百年激光巨頭——通快中國在太倉完成光纖激光器生產基地擴產,投資1400萬元強化本土生產能力。 此前,全球光學巨頭德國卡爾蔡司在今年2月份宣布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投資超6億元建設大中華區總部綜合園區,預計2027年投用,成為其輻射亞太市場的“超級樞紐”。 瑞士百超、德國通快和德國卡爾蔡司等國際激光巨頭密集宣布在華重大投資計劃,涵蓋亞太總部升級、產能擴建及綜合園區建設,彰顯國際企業對中國的長期信心。 這些舉措不僅體現了國際激光巨頭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反映了中國在全球高端制造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未來,隨著“本土化”戰略的深化,這些國際頭部企業無疑將會進一步加速技術轉移、優化供應鏈,并與中國本土企業形成更緊密的協同效應,共同推動激光技術在汽車、新能源、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創新應用。 通快太倉基地擴產: 智能制造與本土研發雙輪驅動 2025年7月14日,德國通快集團(TRUMPF)在太倉舉行光纖激光器生產基地擴產落成慶典,標志著其1400萬元產線升級項目正式投產。此次擴產不僅提升了通快在中國的制造能力,也進一步推動了德國激光技術與中國市場的深度融合。 投產儀式上,通快中國激光技術部首席執行官黃哲表示,此次擴產不僅是產能的提升,更是“投資于本土客戶競爭力”的戰略行動。 據介紹,該項目重點擴大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本土化生產規模,計劃實現產線面積擴容83%,生產團隊擴充40%以上。這一舉措將大幅提升通快在汽車、新能源、3C電子等關鍵行業的市場響應速度。 據介紹,太倉基地作為通快激光業務區域中心(中國),承擔著光纖激光器及新激光平臺的研發與生產任務。此次智能化產線擴建,將進一步鞏固太倉作為通快全球最大光模塊生產基地的地位。 通快激光技術全球首席運營官Christian Blaich表示:“今日太倉基地擴產落成令我倍感自豪。作為通快本地化生產戰略的核心,這里承載著光纖激光器項目及新激光平臺投產的使命。此次擴產不僅是對通快中國的承諾,更是通快集團全球戰略的關鍵投資?!?/p> 近年來,通快中國持續強化本土研發能力,結合德國精密工藝標準,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通快方面強調,太倉基地是通快本地化戰略的核心,未來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深化技術本土化。 百超升級亞太總部: 繼續深化中國市場的布局? 2025年7月14日消息顯示,近日,百超(上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經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認定,正式獲批為“跨國公司亞太區總部”,成為松江區洞涇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這一升級標志著瑞士百超在華戰略的進一步深化,也凸顯了中國市場在百超全球業務中的核心地位。 據悉,百超自2001年進入中國以來,始終將中國區總部設于上海,并逐步拓展業務至鈑金加工、激光切割、智能制造等領域。此次升級為亞太區總部,意味著百超將以上海為中心,統籌亞太地區的研發、生產及市場拓展,以更高效地響應區域客戶需求。 近年來,百超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覆蓋農業機械、工程機械、汽車、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等多個行業,其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多個龍頭企業落地。 此次總部升級后,百超計劃進一步強化本地研發能力,推動激光技術與工業自動化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實際上,上海作為全球重要的商業與創新中心,為跨國企業提供了優越的政策環境和產業生態。百超表示,未來將依托亞太總部平臺,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推動綠色智能制造發展,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瑞士百超集團中國區及亞太區總裁游松博士表示,百超上海如今不僅承載著瑞士百超集團在中國的總部職能,還已發展成為輻射整個亞太區域的重要運營中心。通過高效的資源整合與協同支持,百超中國正在為全球業務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與戰略助力。 值得關注的是,百超在佛山的布局也同步推進。2025年2月,百超通過子公司競得南海九江鎮臨港國際產業社區地塊,計劃建設百超迪能品牌佛山基地。該基地投產后,將輻射粵港澳大灣區,與上海亞太總部形成“雙核驅動”,進一步強化其在華南市場的服務響應能力。從長三角到珠三角,百超的本土化網絡正以“中心+節點”的模式快速延展。 蔡司加碼上海: 打造亞太“超級樞紐”? 此前,2025年2月6日,德國卡爾蔡司宣布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購地自建大中華區總部綜合園區,總投資超6億元,預計2027年建成投用。 建成后,這個總部園區將集銷售服務總部、應用培訓中心及德國以外首個企業級創新研發中心于一體,旨在成為蔡司輻射亞太地區的“超級樞紐”。 這是蔡司自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單筆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標志著其從“市場扎根”邁向“全產業鏈本土化”的戰略升級。 蔡司大中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偛繄@區將與蘇州研發制造基地形成協同效應,構建“蔡司長三角高端設備創新發展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國已成為蔡司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根據公司2023/24財年數據,大中華區營收達152億元,較10年前增長6倍。 此次上??偛繄@區的建設,將進一步強化蔡司在亞太市場的輻射能力,涵蓋銷售服務、應用培訓及創新研發。蔡司方面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本土化戰略,推動光學技術在半導體、醫療、新能源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巨頭“集群化”布局: 從技術輸出到生態共建 回顧2024年,國際激光巨頭在華布局呈現“集群化”特征:安普激光蘇州工廠、M-Solv珠海總部、通快中國區域中心相繼落成,形成國際激光產業“東移”趨勢。 這些激光廠商在中國的投資也從“單點突破”轉向“集群布局”。 其中,安普激光在蘇州投資5億元建設飛秒激光器生產基地,配備10條自動化產線,年產能2000臺,為精密加工、醫療美容等領域提供“本地化研發+生產”解決方案; 而M-Solv中國區總部落戶珠海,其子公司英碩激光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實現高精度激光鉆孔設備量產的企業,聚焦IC載板、光伏電池等新興領域; 而德國通快集團成立激光業務區域中心(中國),升級中國子公司為全面功能的綜合性本地化組織,加強中國市場地位并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這些案例也充分表明:國際激光巨頭正從“技術輸出方”轉變為“生態共建者”,通過本土化生產、研發、服務深度綁定中國制造業升級需求。 其中,通快太倉基地結合德國工藝與中國市場需求開發定制化激光解決方案;而百超計劃建設百超迪能品牌佛山基地,進一步強化其在華南市場的服務響應能力;還有蔡司通過蘇州基地強化高端設備國產化能力。 巨頭本土化提速: 中國高端制造的新機遇? 通過梳理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國際激光巨頭的“真金白銀”投入釋放兩大信號:一是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長期增長潛力及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二是其本土化戰略正從生產銷售向區域總部管理、技術本地化研發、核心部件制造、全產業鏈協同及市場服務綜合體系縱深推進。 事實上,隨著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激光技術在精密加工、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應用需求激增,促使國際企業加速本土化布局。 一方面,國際企業通過設立區域總部、擴建生產基地,提升供應鏈韌性;另一方面,它們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推動技術本地化研發。例如,通快太倉基地結合德國工藝與中國市場需求,開發定制化激光解決方案;蔡司則通過蘇州基地強化高端設備的國產化能力。 這種戰略不僅為國際巨頭贏得市場空間與響應速度,更以其技術和管理經驗與中國本土產業鏈形成互補,推動激光技術迭代與高端制造業升級。 未來,隨著國際激光巨頭本土化戰略深入,中國市場競爭將更激烈,但也將推動激光技術創新與應用邁向新高度。 可以預見,這些來自全球的國際激光巨頭的本土化戰略的“全線提速”,不僅助力中國高端制造業全球競爭力提升,更有望重塑全球激光產業格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