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仍然在泥潭中不可自拔,美國的問題還沒徹底解決,以往總是扮演救世主角色的中國也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不過此次G20峰會上,中國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引發關注。
此前,中國經濟總體增速放緩曾令國際社會普遍擔憂,唱衰論調不絕于耳。G20峰會后,多位外國專家學者對中國經濟形勢以及未來走向發表了樂觀的看法。
在參加G20峰會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并且還參加上海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注重區域經濟發展,中國正在努力找到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道路。
宏觀企穩
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9日公布了今年8月份CPI(消費者價格指數)、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兩大指數,前者同比增長2.6%,后者同比下降1.6%。這兩個數據向市場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控通脹的積極舉措后,今年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出現的增速下降的趨勢已經得到明顯的遏制,下半年的經濟走勢有望趨于好轉。
這些具體的數據看似枯燥,但是可以明確看出中國經濟在逐步向好,G20峰會上透露出的積極信號也得到了落實和數據的支撐。
宏觀經濟回穩給汽車業的發展帶來了根本的支撐。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8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7.72萬輛和164.89萬輛,比上月分別增長5.9%和8.7%,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10.3%。
盡管8月份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作為車市的淡季,能夠保持這樣的增速實屬不易,而且在此基礎之上,“金九銀十”的表現值得期待。
在宏觀經濟向好的前提之下,今年車業表現有望走出以往兩年的低迷態勢,走回正常的發展軌道。
自主期望
盡管在8月份的統計數據中,自主品牌有所回升,但其面臨的競爭形勢日益嚴峻已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統計,8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51.44萬輛,比上月增長18.1%,比上年同期增長15.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比上月提高2.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傮w表現好于上月。更重要的是,盡管銷量數據增長,但自主品牌利潤微薄乃至虧損是常態,無法與合資品牌相比,如何提振自主品牌的市場表現成為當前行業最為關注的話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告訴記者:“如果給自主品牌一個足夠的市場空間,我就不信中國造不出好車。”
然而我國自主品牌卻面臨著最糟糕的生存環境,不僅與跨國車企正面競爭,而且國家層面扶持力度明顯不足。
在此次G20峰會上,來自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等國家的領導人分別乘德國產轎車依次駛到康斯坦丁宮門前。惟獨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如既往,置東道主的周到安排于不顧,自顧自地乘坐美國總統專用的美國產防彈車來到康斯坦丁宮。
盡管這被認為是禮儀問題,但是美國政府對其國產汽車業的支持態度可見一斑,我國“國車”多年來一直采用外資品牌,在眼下自主品牌產品質量已經大幅提升的情況下仍然如此。這一細節便可看出中國政府對自主品牌“放任不管”的態度。
目前幾乎全部跨國車企都已來到中國,已對自主品牌形成合圍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仍然沒有明確的扶持政策,汽車工業作為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同時又是制造業的集大成者,如若發展不好其影響可想而知。
扶持自主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政府或許可以先從官員坐國車開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