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以增材制造技術為重要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初見端倪。我國正處于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增材制造技術的發展,對我國既是重大機遇,又帶來了挑戰。加快推進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對于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取得在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方面發展的主動權,搶占先進制造業發展制高點,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增材制造技術與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術是利用計算機設計數據,采用材料逐層堆積的方法制造實體零件的技術,AM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的融合發展將對制造業產生重要影響。歐美發達國家密切關注這一最新動向,加緊戰略部署,推動AM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自1990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申請的專利“三維印刷技術”獲得批準后,二十多年來,隨著AM技術取得快速發展,包括“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實體自由制造(Solid-formFabrication)”等新型制造業態都被統稱為3D打印產業,并預測這種實體自由成形制造技術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3D打印產業代表制造業特別是大型航空航天制造發展新趨勢。美國Wohlers協會在2012年度報告指出,AM技術誕生25年以來,相關設備和服務平均年增長率27%。據預測,到2016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31億美元,到2020年將增長到52億美元。AM技術正處于發展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還在不斷發展;隨著技術發展,應用領域也將越來越廣泛。
目前,該技術與不同的材料和工藝結合形成了20多種AM設備,并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發展態勢:一是利用3D打印機直接制造日常消費品;二是采用激光或電子束直接成形制造功能零件;三是將復合材料組織與外形結構的設計同步并制造一體化組織與結構。
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清華大學等高校,在3D打印設備制造技術、3D打印材料技術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盡管已有部分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國內3D打印成本較高,多用于實驗,規模化應用尚需時日。用3D打印替代傳統制造業批量生產,從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來看都面臨著極大挑戰。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說,我國3D打印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亟待破解的問題:
產業布局層面,3D打印技術路線和國家層面產業發展戰略亟待出臺。首先,3D打印技術沒有被確立為國家主流制造技術范疇。3D打印技術往往被看作工業設計的一種輔助手段,國家對3D打印這一交叉學科的技術總體規劃與重視不夠。其次,3D打印產業培育的基礎較為薄弱。3D打印產業沒有形成產業鏈、工業環境不配套等等;在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器件上仍然對國外依賴較大;在應用方面,我國的3D打印產業分布領域也較為狹窄。
產業規模層面,3D打印行業共性標準沒有建立,制約了大規模商業化。3D打印技術應用特征是小批量、多品種和個性化,這就凸顯行業共性標準的決定性意義。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整合度較低,主導的技術標準、開發平臺尚未確立,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還處于無序狀態等等。可見,3D打印行業共性標準體系一日不建立,3D打印就一日不能大規模商業化。
產業支撐層面,3D打印材料供給不足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個巨大瓶頸。3D打印產業特殊性之一就是材料為王。耗材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國內有能力生產3D打印材料的企業并不多,主要依賴進口,特別是金屬材料。由于國內3D打印產業還處于弱小階段,過小的市場導致企業缺少加大研發投入的能力與動機,而且即便耗材研發成功,也存在規模化生產、材料配比等問題。
產業成長層面,3D打印產業的技術產品化開發滯后于國內市場開發。一方面,我國3D打印技術大多積淀在高校,代表一定實力的3D技術開發大多為清華大學等高校所掌握。但由于高校在技術產業化方面固有缺陷,使得這些技術的產品化開發還很不充分;已有的幾家自主制造3D打印設備企業規模較小,研發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國內3D打印服務的市場開發由于進入門檻低而出現過度開發特征。雖然,他們迅速開拓了3D打印服務市場,但同時由于原發性創新與產業核心技術的缺失也給整個處于孵化期的行業增添了風險。
加快培育我國3D打印產業的對策
3D打印產業發展是推動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重大機遇之一。如果我們不能占據在以3D打印為代表的數字化制造技術上制高點,我國企業躑躅于產業鏈低端的現實將進一步惡化,特別是現有傳統的制造手段和生產模式將很快被3D打印取代。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加快國家3D打印產業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加快研究和出臺國家3D打印產業的發展規劃,并在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制造業的相關規劃中對涉及3D打印產業給予政策銜接。
其次,加快國家優勢資源在打印材料、設計制造及應用領域等3D打印產業的三大環節集聚。政府主要負責引導方向,特別是要讓從事3D打印產業的民營企業有充分的自主發展空間;發揮財稅杠桿力度,針對已有3D打印重點企業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低和制造精度等方面給予研發補貼和稅費優惠。鼓勵企業投資、研發、生產和應用3D打印并走向批量生產的發展模式,支持3D打印設備的進出口等。
再次,將3D打印技術作為國防科技和重工業以及占有重要經濟地位的產業的重要支撐發展技術之一。國家應重點選擇在航空航天、汽車模具等領域進行3D打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推進產業化;將3D打印技術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工業設計、先進制造及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的關鍵技術,將該產業納入優先發展產業及產品目錄。
最后,對于材料為王的3D打印產業來說,中國搶占該領域的經濟科技最高點首選就是要從打印材料實現突破,而國家支持部分3D打印研發機構和重點企業全球招聘材料科學領域領軍人才和團隊是關鍵所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