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半導體/PCB
揭秘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年進口總值超石油
星之球科技 來源:百家號2018-05-01
我要評論(0 )
最近美國針對出口到中國的某些技術進行了打擊,尤其是針對中興實施全面封殺:技術封死,芯片停售。使得半導體產業再次被聚焦,那
最近美國針對出口到中國的某些技術進行了打擊,尤其是針對中興實施全面封殺:技術封死,芯片停售。使得半導體產業再次被聚焦,那么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現狀如何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基本情況: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每年要花2000億美元進口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電子產品的基石,被譽為“工業糧食”。從手機到組成超級計算機的服務器都需要半導體,中國對半導體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但自主生產的半導體僅占市場的16%,每年需要大批量進口,每年進口總額約2000億美元,這超過了石油進口的總額。
為了培育國內半導體產業,政府削減了芯片制造商的稅收,并計劃投資320億美元用于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設計和制造領域的領導者。
但正如歷史所表明的那樣,這點投資遠遠不夠。制造半導體企業先期投所需資金就要數十億美元,而且可能需要10年后,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到回報。
舉個例子,2016年,英特爾公司僅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就達127億美元,在中國幾乎找不到具備這種能力或經驗的公司。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半導體產業一直發展不起來的一個原因。
2.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
在美國發明半導體技術后不久,中國也開始了半導體的研發,但是,當時處于特殊的年代,致使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研發中斷了。
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才重新開始了半導體的研發,并將半導體列為未來市場經濟的關鍵部分。但是,從一開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就困難重重。早期的想法是引進日本的半導體產品線,然而該產品線甚至在引進之前就已經過時了。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仍舊因為種種原因而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缺乏資金。因此,幾十年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主要還是作為裝配工的角色發展,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iPhone的生產,其半導體的制造并非在中國。
3.中國已經從補貼半導體研究和生產轉移到了股權投資
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從補貼半導體研究和生產轉移到了股權投資,希望市場力量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然而,資金仍然存在錯配,比如對于半導體工廠投資過多,其中許多都缺乏核心技術,這種策略可能會導致半導體供應過剩。
但對中國來說,最大的長期挑戰可能是技術收購,因為現在整個半導體產業落后于美國一代或兩代。
最合理的解決方案是從美國、日本、韓國和臺灣公司購買技術或與他們建立合作關系,但是,這些交易很難通過出口方的審查機制,經常受到阻撓。
盡管存在這些障礙,近年來,中國實際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華為、展訊等公司已經擁有了用于手機和其他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線。
總之,中國渴望成為產品和創意的鼻祖,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汽車等尖端行業。為此,迫切需要自己的半導體。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