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價格便宜5倍,色散管理反射器(CFBG)全產業鏈自主化,是深圳技術大學對激光行業的貢獻。而這個獎則是激光行業對深圳技術大學的肯定。”近日,在“紅光獎”第五屆中國激光行業創新貢獻獎頒獎典禮上,深圳技術大學郭曉楊副教授捧起一座珍貴的獎杯,他領銜申報的“色散管理反射器”獲得“激光器件創新獎”。
“紅光獎”是由中國激光行業創新貢獻獎組委會、激光制造網聯合業界權威專家及國內多家激光行業協會、激光學會、激光產業聯盟共同打造的激光行業全產業鏈頂級大獎,是展示中國激光行業最新技術和引領行業方向發展的一項標志性獎項。深技大是此次獲獎的兩所高校之一。
2018年,法國科學家杰哈·莫羅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原因是他們發明了啁啾脈沖放大技術。這一技術是眾多激光行業科研人員的課題,郭曉楊也不例外。
啁啾脈沖放大技術是當前工業飛秒激光技術的主流路線,采用這一技術獲得的高強度激光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醫學上,可用于治療近視。此外,這種激光還可以精密切割、打孔,孔徑可達微米量級,且邊緣齊整無毛刺。郭曉楊表示,飛秒激光由于其極短的脈寬和極高的峰值功率特性,在3C產業、增材制造、精準醫療、微納加工、超快檢測等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國家制造業走向高端的重要支撐,超快激光(含飛秒及皮秒)市場規模每年以高出激光行業整體增速數倍的速度增長。然而,雖然國內部分科研院所及公司已經投入研發,但目前飛秒激光的核心器件色散管理反射器(CFBG)主要依賴進口,價格高昂、供貨周期較長,不利于飛秒激光的大規模應用。“我們想做的,就是推動這一產業自主化。”郭曉楊說。
郭曉楊是深圳技術大學先進材料測試技術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超強超短激光技術、高重復頻率固體激光技術、超快非線性頻率變換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研究。談及該項成果的應用前景,他表示,未來,CFBG的送貨時間將由數月變為數日,價格由萬元變為千元,國際航線禁運風險解除,飛秒激光有望迎來大規模應用潮。
轉載請注明出處。